会议是管理工作中的一种重要手段,通过报告、总结、商讨、传达、沟通等形式,有利于进行思想、经验的交流、分享和学习,有利于传达精神,有利于今后工作的完成。组织召开会议,有会议准备、会议实施、会议结束等几个程序的注意事项。作为教师,经常要参加的会议可能包括:班会、学习会、家长会、研讨会、工作总结会等。会议组织一般有相对固定的步骤,考生回答此类问题时可以参考以下所列步骤:
1.会议准备
(1)确定会议主题、名称、时间、地点、会议规模、议程和会议安排;
(2)确定参加会议的范围或人员(工作人员安排,交给学生,尽量交给他们去做);
(3)安排好场地等;相关物资的购置,资料准备,做好相关准备工作。
(4)发放会议通知;
(5)做好会场布置。全程跟踪了解,及时处理同学们出现的问题。
2.会议实施
(1)清点与会人员并发放相关资料;
(2)按会议议程逐步开始,维持会场秩序,做好会议记录;照相,录像等工作;
(3)安排好会议进行中的后勤保障,处理会议过程中的突发情况等。做好应急预案;
3.会议结束
(1)整理会议资料并形成简报;场地,物资归位,还完。
(2)落实会议精神,撰写工作总结。宣传简报(栏)。
(二)比赛竞技类问题
学校的比赛竞技类活动一般可以分为演讲、征文、运动会、知识竞赛等多种项目,这类活动的特点在于参与人数多、持续时间长、准备要全面,按照比赛前的准备工作、比赛过程、赛后事宜等三个阶段去完成。考生在回答此类问题时应注意在比赛过程中体现个性化的要素,如比赛目的、主题、组织形式,邀请裁判、主持人,比赛规则、评分标准、奖项设置等。以下几个方面供考生借鉴:
1.比赛准备
(1)确定比赛主题、内容、比赛项目、形式、目的和意义;
(2)确定参赛人员;
(3)成立工作小组,对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;
(4)确定主持人、裁判员、评委;
(5)确定比赛时间及期限,安排比赛场地;
(6)做好赛前计划及赛事规定,购买奖品等比赛所需物品;
2.进行比赛
(1)召集参赛人员,明确参赛要求;
(2)按计划进行比赛,监控比赛进展,使比赛公平、公开、公正的进行;
(3)加强服务和管理,及时处理比赛突发情况。
3.比赛结束
(1)进行颁奖仪式,存档获奖作品;
(2)结算经费;
(3)撰写比赛总结并向领导汇报。
(三)班主任工作类问题
学校教育是以班集体为单位来进行的,学校教育的各项工作,都跟班主任有关系,班主任既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状况,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,端正学习态度,掌握正确学习方法,养成良好学习习惯,增强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;又要进行有效的班集体管理,保证学校各项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;还要组织学生开展班会、团会以及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和文体活动;更要了解每个学生的身体、心理和思想状况,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,做每一位学生人生路上的引路人。对班主任而言,做班主任工作和授课一样,都是主业;对学校而言,班主任队伍建设与任课教师队伍建设一样重要。
以下十条,供考生在回答班主任工作类问题时借鉴参考:
1.要坚持育人为本,德育为先的目标导向。要把学校教育目标落实到班级日常管理工作过程中,切实把德育放在首位,注重学生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培养和形成,培养学生健全、独立的人格。引导学生培养学习兴趣,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,促使学生全面协调健康发展。
2.要注重公平,面向班集体每一个学生。班主任要关心每一个学生,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,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,精心设计相应的教育方案,引导、帮助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,要特别注意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和边缘群体,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。
3.要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。坚持以人为本,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班主任工作的根本出发点,不仅要关心他们的学习,更要关心他们的思想道德、身体、心理、人格等各方面的发展状况。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,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,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,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。
4.要建立平等互信的师生关系。班主任要平等对待学生,建立和谐的、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。尊重学生,注重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方式,做学生人生路上的良师益友。
5.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。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,都有成才的强烈愿望,帮助每一个学生建立不断提高进步的目标;善于发现和激励学生的每一点进步,让学生始终在成功的喜悦中提高自己、发展自己。
6.要建立完善班级管理制度。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班级日常管理规范,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。从小事、细微处着手,积极开展行为规范教育。加强学生自主管理,增进学生民主意识,培养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。
7.要积极进行班集体文化建设。指导班集体通过开展班会、团队会、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,丰富学生的生活,弘扬爱国主义、集体主义和民族精神,形成健康向上、积极进取的班风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,营造良好育人环境。
8.要指导和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。充分开发社区、学校和班级的各种教育资源,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有益于身心发展和道德养成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,增强道德体验,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。
9.要充分发挥纽带作用。积极主动地与其他课程任课教师、少先队、团委、政教处沟通,步调一致,形成合力,充分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。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,积极建立与家长沟通和交流的有效渠道,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。加强与社会、社区的联系,善于利用各种资源让学生了解社会,参与社会,适应社会,服务社会。也让全社会都来了解教育、关心教育,支持教育,营造良好社会育人环境。
10.要大胆创新工作方式。认真做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,积极探索建立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动态管理模式和综合考评制度,建立并填好学生成长档案和记录袋。在此基础上,积极探索深化教育改革背景下班主任工作的新特点、新要求,创新班级管理和建设的有效模式。此外,教育部印发的《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》对于班主任的配备与选聘、职责与任务、待遇与权利、培养与培训、考核与奖惩作出了规定。考生可以作相应的了解。